泰山财经记者胡明政
4月28日,山东烟台迎来了我国首个利用电厂温排水进行海水淡化的示范项目—万华(蓬莱)海水淡化项目正式投产。
作为行业标杆工程,该项目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也彰显了苏伊士集团的核心技术实力,为我国海水淡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日产淡水10万吨,缓解区域用水压力
据悉,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烟台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期受到水资源紧张的制约。为破解这一难题,万华化学(600309)集团自主投资建设了蓬莱海水淡化项目,充分利用电厂温排水,打造绿色、低能耗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项目总投资18亿元,由中铁上海工程局、苏伊士集团及北京首钢工程联合承建,主要为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提供生产用水。
项目一期投产后,日产淡水可达10万吨,每年节约3600多万吨淡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局面。
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性地利用电厂循环冷却退水(温排水),采用“余热+膜法”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推动海水淡化行业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能耗与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作为全球领先的水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苏伊士集团在本项目中担任总承包商和技术合作伙伴。从方案设计、工艺创新到自动化控制,苏伊士集团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项目采用“串级工艺”,通过多级处理流程,有效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首钢工程公司水务事业部部长刘华利介绍,与传统工艺相比,“串级工艺”减少了核心工艺单元之间的水池和提升泵,节省了占地和投资,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自动化方面,万华化学副总裁袁帅透露:该项目无人巡检、自主运行,项目的智能化程度,实现了最初设定的以“黑灯工厂”为目标,成为真正的标杆工厂和灯塔工程。
据了解,苏伊士集团结合项目实际需求,采用低能耗膜法工艺,使水处理电耗降至2.62度/吨,远低于国内同类工程的平均水平。这一成果得益于苏伊士在膜材料、自动化控制、能量回收等领域的持续创新。
针对蓬莱地区的水质特点,项目还采用了无动力沉淀池和多介质过滤器,有效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能耗。据悉,苏伊士集团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全过程监控和质量追踪,确保工程质量和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项目采用“黑屏操作”技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保障了高效、稳定的运行,为国内海水淡化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引领行业新里程碑,助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蓬莱海水淡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迈入新阶段。项目不仅显著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还为全国海水淡化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据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张秋丰介绍,目前全国在建海水淡化工程已达60万吨/日,年底预计产能将突破300万吨/日,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记者了解到,海水淡化之所以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除和来自产业链上的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外,一些行业头部企业能否实现本地化,也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落地的影响因素之一。
就本次竣工投产的万华(蓬莱)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而言,苏伊士集团在本地化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工作。苏伊士中国环境科技总裁张军透露,能够贴合本地用户的真实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可靠的方案是苏伊士集团在该项目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张军表示,未来,苏伊士集团将继续深化与万华等企业的合作,推动海水淡化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结合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探索零碳、零废的绿色海水淡化新路径,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合作,不仅是苏伊士集团全球经验的本土化实践实盘配资炒股最新,更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自主创新的典范。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未来海水淡化事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